Articles

November 14, 2024

香港大學持續保持亞洲第二的位置

2024/11/10 來源: 經濟一週 EDigest Quacquarelli Symonds(QS)近日發布2025年亞洲大學排名,香港大學持續保持亞洲第二的位置,北京大學則連續三年位居榜首。香港共有11所大學上榜,其中7所學校排名有所上升,城大更超越 科大登上第10位。 QS按照11項指標評分,包括學術聲譽(30%)、僱主評價(20%)、師生比例(10%)及國際研究網絡(10%)等,今年共984間亞洲大學上榜。 香港方面,今年有6所資助和私立大學進入前100名,本港排名最高的港大位繼續列第2位,中大由第10位上升至第6位;城大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,超越科大打入頭十。理大也從第23位升至第17位。 浸大及嶺大則排名下跌,前者今年排第71位,比去年下跌7位;後者由第167位跌至188名。教育大學今年首次上榜,排名第212位。 自資院校方面,樹仁大學於2024年排名351-400,今年就升至第342位;都會大學由701-750位升至541-560位;恒生大學則由601-650位升至541-560位。

繼續閱讀
JUPAS放榜|357DSE尖子讀醫 聯招占額中大69% 港大53%低於承諾

2024-08-07 大學聯招今日(7日)放榜,今屆有357位文憑試考生經聯招獲兩大醫學院取錄,較去年多18人。其中,中大醫學院經聯招取錄202位學生,占醫科學額68.5%,較去年稍跌1.7個百分點;至於港大醫學院則經聯招取錄155位學生,占比為52.5%,較去年增7.8個百分點,不過仍然連績第9年未達75%學額經聯招取錄的承諾。 港大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表示,該收生承諾未能符合切實情況,相信醫學院日後不會再以同一標準衡量。 中大醫學院取錄212位文憑試考生 占學額72% 兩間醫學院24/25學年的醫科學額分別是295個,中大醫學院經聯招取錄202人,連同經學校推薦直接取錄計畫,共取錄212位文憑試考生,占學額72%。中大指,已連續七年文憑試考生占學額七成或以上,中大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更連續11年全港收生成績之冠。 港大總計取錄180名文憑試考生 占學額61% 至於港大醫學院經大學聯招取錄155名醫科生,連同另25名考生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畫,或港大頂尖運動員入學計畫獲直接取錄,今年總共有180名應屆考生入讀醫科,總比率為61%,港大醫學院指,為歷年取錄最多應屆考生讀醫科,以至學生背景較以往更多元化。至於餘下四成學額則主要取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(IBDP)的本地學生,目前已取錄最少11名IB滿分45分的狀元。港大醫學院前院長梁卓偉于2013年曾承諾至少75%醫科學額經聯招取錄,今年港大醫學院經聯招取錄155位學生,占比為52.5%,較去年增7.8個百分點,不過仍然連續第9年未達到預期目標。 港大:承諾未能符合切實情況 料不再以同一標準衡量 港大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表示,該收生承諾未能符合切實情況,相信醫學院日後不會再以同一標準衡量。 他指,收生大原則仍以「擇優而錄」為先,雖然希望能錄取更多本地生,但需要維持公平的收生標準,因此醫學院沒有為收錄本地生定下學額。 他強調「只要能達到錄取標準就會收」,不能因為設定本地生學額而限制符合標準的非大學聯招(Non-Jupas)學生。他又說,作為政府資助大學,「用納稅人的錢」,要訓練最好的人才。 至於收生成績,兩間醫學院取錄計分方法不同,中大醫學院指,文憑試考獲6科成績達40至42分的學生有34人,至於同樣計分方法換算後,港大醫科取錄相等成績的人數為16人。 資料來源: 大學聯合招生處、中大新聞稿 原文網址: 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1045593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 兩大醫學院醫科收生情況(正式遴選結果) 聯招學士學位近年錄取情況 兩大醫學院收生成績 資料來源: 星島網

繼續閱讀
內地生中四來港插班煲美劇學英文 DSE奪33分入港大神科獲獎學金

撰文:金敏琍 出版:2024-11-04 07:00 陳景莉中四隨家人從東莞移居香港,於觀塘高雷中學重讀中四,經歷高中3年,便由英文程度「麻麻地」、到DSE考獲33分,其中英文科「說話」更考獲「5*」,成功入讀香港大學「神科」計量金融,並獲港大頒發獎學金。 她表示,來港後擔心未能跟上學業,因此選擇重讀中四,並由文科轉讀商科,讓她對商科產生濃厚興趣,立下鴻鵠之志,以入讀港大計量金融理為目標。她針對自己弱項英文科下苦功,例如狂煲美劇、在英國廣播公司(BBC)英語頻道學習及聽Podcast學英文外,更反覆練習英文寫作。班主任兼英文科尹詩衡老師形容,「佢每一分都係有血有汗咁考返來」。 來港重讀中四轉跑道 由文科轉商科 陳景莉過往在內地是文科生,主要修讀歷史,來港後轉跑道改讀商科,全因內地中學沒有商科可以選擇,因此在高雷中學重讀中四時選修企業、會計與財務概論和經濟。她認為重讀比其他人多花一年時間,希望追落後重讀有價值,因此便立志要在頂尖學府讀頂尖商科,將港大計量金融系鎖定為升學目標。 以港大計量金融系為目標 狂操英文3年 港大計量金融是熱門「神科」之一,每年收生名額只有25個,吸引不少尖子報讀。陳景莉為入讀心儀學科,每天上課前會先預習,令上課時可更專心投入,並於放學後再複習,同時針對自己弱項,多管齊下狂操英文。 班主任兼英文科老師尹詩衡稱,按陳景莉中四的英文水平,要在文憑試英文科考獲3級的基本入讀大學要求都有難度,直言知道她的目標後「心裡打了個突」,但高中三年見證著她堅毅地向目標奮鬥,形容「佢每一分都係有血有汗咁考返來」。 陳景莉分享苦練英文的過程時透露,「第一年每天放學後都會看Netflix美劇《Stranger Things》(譯:怪奇物語)及聽英文Podcast學外國人英語發音跟住講,聽唔明的英文生字會立即抄下上網查找,後來發現自己口音慢慢有進步。到第二年伙班上英文較好同學組成團隊,一齊學英文,互相改正英文作文,互相改正文法錯誤。」 苦練英文作文 同學間互捉文法錯處 尹老師指,陳景莉會就同一個題目反覆練習寫作,包括在文章結構及邏輯上,都希望由「唔好寫到好為止」。另外,由於部份作文題目涉及本地題材,例如關於青年人喜歡到彩虹邨打卡,亦令欠缺本地生活經驗的陳景莉難以理解題目。 兩地文化差異對陳景莉來說一個挑戰,包括初來港時因語言問題曾造成學習障礙,例如會不完全明白老師用廣東話授課內容,幸好同學會主動請纓在課餘充當翻譯解釋上課內容。而陳景莉亦明白要學好廣東話一定要多講,故她無懼「講唔正」堅持用廣東話作日常溝通。 營商活動中認識會德豐董事 獲寶貴實習經驗 陳景莉在2023年升中五的暑假時,又參與了由「學校起動」計劃基金會舉辦的「趁墟做老闆」營商活動,當時有六十多間學校參與,各自要組隊設計產品,並向來自商界評判演說產品計劃書,最後在商場展銷會中,向市民推廣產品。 陳景莉當時擔任財務總監角色,以廣東話及英語向評判匯報計劃書內容,最終高雷中學在該屆贏出6個獎項,包括「最佳營商計劃書匯報」冠軍。陳景莉亦趁空檔時與評判團之一的會德豐董事黃光耀交談,提及未來入讀港大的目標,黃光耀得悉後邀請她在暑假期間,到集團跟他及到市場營銷部實習兩星期,並由黃光耀親自頒發實習證書。 經歷高中3年奮鬥,陳景莉在今年文憑試考獲佳績於數學必修、企業、會計與財務概論科和經濟科均考獲5**、中文和數學延伸部份考獲5*,以及英文考獲4級,如願入讀港大計量金融課程。 訂立未來目標 加入投行分析經濟 成為大學生僅兩個多月,陳景莉已訂立目標,畢業後希望加入投資銀行工作。她深明將來要在商界發展「識人與識字」同樣重要,故計劃把握大學生活,多參與不同類型活動拓闊人脈。 高雷中學校長梁嘉齡表示,學校除了正規課堂外,都會透過舉辦及參與不同類型活動,讓學生可在趣味中學習之餘,亦能增進同學之間關係,建立關愛校園。她認為,「死讀書谷得太緊」效果適得其反,所以學校曾為中六學生舉行踏單車郊遊日、參觀中文大學校園,舒緩學生壓力。梁校長又稱,近年學校有不少內地插班生報讀,希望透過陳景莉的故事,激勵所有學生「信自己做到」,訂立目標後堅定前行,定能克服困難實現夢想。 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1064432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

繼續閱讀